日志正文
|
||
留些人间烟火我们做报纸内容设计的时候,有人对那些旅游和商场信息跟在我们的华服和奢侈品后边感到不适,有点欲铲除而后快的冲动,但是细想,没有了这些条条块块,我们的服务信息就会被阉割,会让跟从这部分信息的读者感到不适,没准会惹火了他们。考虑到我们的时尚生活还要接地气,所以,我们还是决定保留这部分版面呈现不太漂亮的内容。 小时候很喜欢炊烟,因为炊烟升起的时候都是饭点,我空着肚子,在放学或干完杂活回家的路上,看着暮色中那缕缕升腾,感觉是温暖而期待的。那时候没有人把炊烟当成污染。现在有人把炊烟当成污染了,比如城管把摊贩当肿瘤,厉行切除,“赶尽杀绝”。其实,小摊小贩构建了市井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在别人的生活需求当中,在街巷一隅寻求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一种自然生态,就像湿地里的杂草,尽管没有公园里的花儿好看,但对生态有利,至于摊点有卫生和占道的问题,本可以通过疏导解决。他们对街道的危害,远不如那些衣冠楚楚的官员学者说不着调,做不着调对社会危害来得大。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有个衣着华丽的女专家说农村儿童不应该被鼓励上大学,“因为农村的孩子一旦开始学习了,它们将不会再回到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家乡,这将是一场悲剧。”还看到有官员在医院暴打医生。这些,才是社会的雾霾。 记忆里,前几年沈阳为了城市建设,拆除了颇有历史意味的奉天纺纱厂,后来在质疑与反对声中又复建,那个原来看上去丑陋的旧楼如此被人看重,是拆迁者没有想到的。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不可移动文物被移动没影了,旧城墙在现代都市里已经很难看到了,看到的也多半是假的,追溯源头,是当年首都带头把这些看上去破旧丑陋的城墙当垃圾清了,各个城市纷纷效仿,革旧迎新。当我在青岛看到八大关,在厦门看到鼓浪屿,都有一种好悬的感觉,好悬它们没有被城市偏见给清除了。这些天,在看一本书,展现的是美国传教士在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胶东抓拍的生活场景,那些老房子有一种令人着迷的魅力,但现在大部分都已不见踪影,仅有的几处现在残存,仿佛细缕炊烟和微弱脉搏。 时代进步应该是人文气息尘俗味道越来越浓,而不是冷冰冰地整齐划一。不能为了干净清爽就灭了人间烟火,就像不能光图干净把澡盆里的孩子连同污水一块泼出去。
本文原发于5月16日时尚生活导报
最后修改于 2014-05-19 09: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list/yule/c161202.shtml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